欢迎光临陈氏恳亲联谊会
当前位置:主页 > 史料研究 >

《走近尘封的“陈大人”》

发布时间:2021-5-12 人气: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19.jpg

近日读书,无意中一位名叫“陈标”的历史人物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。之所以感兴趣,是因为这位人物在清乾隆年间台湾发生动乱时,率领舟师驻防台湾,克难攻坚,遏制平定了动乱蔓延,维护了国家统一。还因为这位人物的坟茔地就在毗邻周口市的川汇区陈滩村,而这个村又是我的外祖父家所在地。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27.jpg

图片陈滩村是远近有名的渡口 

小时候,因为祖父祖母去世的早,我在外祖父家一直到上学才回到自己村里。那时候,模模糊糊知道“陈大人”的名字,因为外祖父家有一块地就在“陈大人”坟前。外祖父参加过八年抗战,参加过台儿庄会战和武汉会战,配合过枣宜会战。可以说,外祖父是从死人堆里捡条命,对生死早已看得很淡了。他从不惧怕鬼神什么的,看丰收庄稼时就把庵子搭在了“陈大人”坟地里,他说“陈大人”会保佑他,不会害他的,为此成为村里的传奇人物。

关于“陈大人”,我幼年的记忆里,只是模糊不清的记忆。当时也不会有人给我讲清楚“陈大人”的来龙去脉。后来我上了大学,参加工作后,又莫名其妙对本土文史产生了兴趣。于是在陈州府的有关志书里,我走近了“陈大人”,基本了解了这位尘封在历史里的周口名人。

 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33.jpg

志书有清楚的记载:陈标(1724-1799),清代淮宁县(即今淮阳县)周家口镇陈家滩(今周口市东新区陈滩)人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考中武解元(河南乡试武举第一名)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赴京参加会试,中甲戌科进士,被乾隆帝钦点为蓝翎侍卫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十月,任广东广州城守协中军都司。乾隆三十年(1765年)五月,任吴川(今广东湛江市吴川市)营游击(从三品)。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五月,任崖州(时属广东,今属海南三亚市崖州区)营参将(三品),同年参与平定黎峒(黎族的民间结社组织)之乱。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正月,因功擢为香山(今广东中山市)副将(从二品)。乾隆三十八年(1773年)四月,上司以龙门要口(今广东惠州市龙门县)地近安南(今越南),迁陈标为广东龙门协副将。乾隆四十七(1782年)年九月,授浙江定海镇总兵(正二品)。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六月初十日,署浙江提督(即暂时代理浙江提督)。十月十二日,卸任署浙江提督。乾隆五十四年(1789年)闰五月初六,调用闽台(台湾时属福建)巡洋。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九月,调任浙江黄岩任职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告老还乡。家谱记载陈标“有子四:长子万清,官至查林州知县;次子万浩,举人,六修宗谱;三子万杰;四子不详。”以上记载是官方记载,有据可查,这个记载应该是很可信的。

 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37.png

图片来自网络,与本文无关 

拂去历史的烟云,我们不难发现。陈标自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开始,至五十六年(1791年),坚守边防海疆达30多年之久。在这个漫长的时间段里,他屡建奇功,体恤下属,关心百姓,多次上奏折反映当地民声,维护边防海疆的社会稳定和民生发展。在“康乾盛世”里,陈标对国家国防事业功不可没。为此乾隆皇帝多次召见陈标,并追封其父母予以褒扬。清嘉庆年间,国史为陈标立传。有关陈标的记载散见于国史和地方史志,如《清实录乾隆实录》、《乾隆朝上谕档》、《乾隆帝起居注》、《陈州府志》、乾隆《香亭史稿》、乾隆《淮宁县志》、道光《广东通志》、光绪《广州府志》、光绪《吴川县志》、光绪《香山县志》、光绪《镇海县志》、民国五年《淮宁县志》、民国二十二年《淮宁县志》等。从陈标的影响可以看出,官至浙江提督的陈标应该是今周口地域乾隆朝职位最高的官员,这一点应该没什么争议。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41.jpg 

基于我对“陈大人”的浓厚兴趣,我开始查阅陈标的家族史。其实,陈标的祖上本为周氏,居山西洪洞县北王赵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迁居山东金乡县牌坊林,明末年间,十一世祖周世恭迁居商水县齐家口西沙河摆渡为生,据说周家口就是由此得名。明朝移民之时,官府规定同胞兄弟不得同徙一地,周姓四兄弟为迁居一处,其他三兄弟分别改用亲族董、阎、陈之姓,陈姓居陈滩。陈滩村陈其德为米商,沿沙颍河贩运米粮。而陈标原本生于安徽江口集,自幼父母早亡,长大成人后,貌端彪悍,绰号“黑虎”,有将帅之风。陈其德看中陈标,收其为义子,教以经文,尤擅习武。从现有掌握的文献史料来看,陈标自幼跟随义父陈其德为生,他求学上进,先是考中武解元(河南乡试武举第一名),后来赴京参加会试,中甲戌科进士,名传一方。

陈标接受皇帝任命,出京为官以来,克服水土不服、语言不通、海况凶险等不利因素,长期坚守岭南和闽浙一带边防海疆,特别是参与平定台湾动乱,为南海、东海、台海地区的社会稳定和海疆安全,做出了积极贡献。尤其是值得一提的是,乾隆五十二年(1787年),台湾发生动乱,陈标带领舟师驻防台湾,频繁巡逻海岛,遏制了动乱蔓延,维护了国家统一,受到台湾人民爱戴。陈标还对南部海疆边防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,面对辖境时常出现的海盗和民乱,他身先士卒,骁勇善战,确保了辖境平安。在任崖州参将期间,正值黎峒滋生事端,陈标奉檄进剿,虽然脚部受伤,仍奋勇进击,不到半年即平定民乱。陈标在任上,都能做到关心民众疾苦,特别是在龙门任职期间,正遇上饥馑年,军民缺乏食物,他向上司申准,实行以工代赈,帮助灾民度过难关。陈标一生为官,两袖清风,不置家产,不修府第,为士民所称道。他在定海任职期间,发现时某孝道称善,做事廉洁奉公,遂推荐予以任用。由于陈标的感人事迹,乾隆皇帝拟恩封其妻,以彰显皇恩浩荡,而陈标却奏请追赠褒扬已故父母,乾隆帝甚为感动,遂准其请,并诰封其已故父母,此事在家乡传为美谈。陈标惦念家乡,乾隆四十九年(1784年),派长子万浩专门从浙江回乡省亲尊修宗谱,并亲自作序。陈标告老赋闲在家后,为家乡办实事、办好事。看到周口寨门失修,即倡议并捐俸修建南、北城门,方便行人来往平安。他还经常以亲身经历,教化族人忠厚传家,恪行忠孝,热爱边防海疆。在他归隐乡里期间,不干扰地方行政,为人低调,处事严谨,深得地方士民称道。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45.jpg 

陈标的事迹在清史和地方史志中均有记载,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保存有不少有关陈标的文献资料,定海博物馆还保存有陈标练习书法的表册,台湾至今还保存有乾隆皇帝朱批的有关陈标的奏折。史书记载,陈标于嘉庆四年(1799年)卒于家,享年七十九岁,“葬于陈滩南沙颍河之阳”。如今,陈标坟茔经周口市博物馆、文化局等部门实地勘察和查阅陈氏家谱、史料以及访问陈氏后人,最终得到确认。陈标坟茔以前处于荒废状态,1998年,陈氏后人捐资在墓前建了碑楼,修葺了墓地。现在的陈标墓地东西长6米,南北宽6米。分别嵌有六块石碑,其中一块石碑上刻有“陈元帅之墓”,一块石碑上刻有“陈氏家谱序”。

因为外祖父家在陈滩的缘故,我从小就听外祖父外祖母讲述“陈大人”的故事。陈滩村人对陈标很是敬重,从来不直呼其名,都是称其为“陈大人”或者“陈大帅”。因为陈标对于巩固中国东南海疆做出了卓越贡献,在后人眼里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民间传说,陈标是上天星宿下凡,叫黑虎星。小时候饭量大如牛,据说陈滩村陈姓后人还保存有陈标吃饭用的钵,据传后来曾作为饲养牲口的“淘草缸”;陈标小时候到姑姑家走亲戚,因为体重超常,走到大田地里,留下很深的脚印,让村人惊叹不已;陈标小时候爱打抱不平,地痞无赖根本不是他的对手。为了除掉陈标,他们摆下酒宴,假装宴请陈标,但是在鱼肉里暗藏钢针,陈标吃鱼吃到钢针时,以为是鱼刺,吐出口,钢针射到门上,扎进门板里,对手大惊,从此再也不敢暗算他;还据传陈标后人家里保存有一只“水贼”(应该是台湾水域海盗)手臂,据说陈滩村老一辈人见过;陈标后人人丁不甚兴旺,他的出生地安徽江口集大概在民国时期派族人来,偷偷把陈标骨骸盗走,这个有待查证。民间传说当然不足为信,不过也说明陈标当时在周口一带颇有影响力。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50.png 

2017年,陈标这位尘封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经媒体关注后,已经引起周口市文化界相关人员关注。据传,陈标墓地也拟列为市级文物保护点。有关文博专家说,在国家还没统一的时候,陈标墓作为周口市发现并确认的一处涉台文物点,意义重大。笔者也在此呼吁,当地政府可以采访陈标后人,规划建设陈标墓园,收集相关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故事,设立展室,展示陈标在海防方面的功绩。还可以结合现代国防特点,以靠近颍河的陈标墓地为点,向外延伸,融旅游元素,将其打造成周口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2021510

微信图片_20210512082054.jpg

图片陈滩村目前已被拆迁

(本文根据有关资料整理而成,读者如有新发现,烦请联系笔者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作者:晨之风  大豫坊